满江红

从这里开始智慧地记忆。

[宋]吴潜

原文:

十二年前,曾上到、绣春台顶。
双脚健、不烦筇杖,透岩穿岭。
老去渐消狂气习,重来依旧佳风景。
想牧之、千载尚神游,空山冷。
山之下,江狂永。
江之外,淮山暝。
望中原何处,虎狼犹梗。
勾蠡规模非浅近,石苻事业真俄顷。
问古今、宇宙竟如何,无人省。

注释:

● 齐山:在今安徽贵池县东。绣春台:在齐山顶上。
● 筇杖:竹杖。
● 透岩穿岭:穿山越岭。
● 想牧之、千载尚神游,空山冷。:这两句是说,如果唐代杜牧在千载之下还来神游故地,将只见寂寞空山。
● 永:水流悠长。这两句是说齐山之下江水长流。
● 译文
● 十二年前曾经登上齐山绣春台顶,当时双脚稳健不用拐杖穿山越岭兴致撮浓,年老俸衰后狂荡豪放之气渐渐消失,虽然依旧面对着过去一样的美好风景,遥想当年杜牧之登齐山所作诗篇,千年之后还令人神驰心往,而今故人不见空山寂寂格外凄冷。
● 齐山之下,江水永远滚滚不停,江本岸边,淮山上残阳返照暮霭沉沉,遥望中原在哪里呢,虎狼般的敌人还盘踞其中,勾践范蠡破吴获胜长期准备决非浅近之力,谢安谢玄大破苻坚抓住时机顷刻成功,问宇宙中古往今来兴亡盛衰这是为什么呢,其中道理啊没有人能懂。
全文赏析

词的上片写登临齐山的今昔之感。词起笔'十二年前,曾上到、绣春台顶。'从昔日登此山写起,说明这次是旧地重游。昔日登山的情景怎样呢?'双脚健、不烦筇(qióng)杖,透岩穿岭。''筇杖'即竹杖。'透岩穿岭',即翻山越岭。即十二年前诗人凭着一股少年锐气,迈开轻健的双脚,不需借助竹杖,翻山越岭,直奔台顶,是何等的潇洒、豪放。这是诗人对昔日登临的深情回忆。看得出诗人当时是英雄年少,踌躇满志,颇为得意的。而今呢?'老去渐消狂气习,重来依旧佳风景。'十二年后,旧地重游,风景依旧美好,而自己当年的狂放之气却逐渐消失了。当然'渐消',还没有完全消失。但不难看出,诗人这时的心境是较为悲凉的。这样,又由眼前景而联想到曾登临此山赋诗抒怀的前辈:'想牧之、千载尚神游,空山冷。'唐·杜牧(803─853),字牧之,京兆万年(今陕西省西安市)人。二十六岁中进士后,曾作过几任刺史,官终中书舍人。他早年曾以经邦济世自负,在政治上有比较进步的主张。但仕途不很得意,始终未能抒展抱负。到晚年便纵情声色,为封建士大夫中轻狂放荡的典型。杜牧在池州刺史(今安徽贵池县)任上(844-846),曾有《九日齐山登高》诗:'江涵秋影雁初飞,与客携壶上翠微。尘世难逢开口笑,菊花须插满头归。但将酩酊酬佳节,不用登临恨落晖。古往今来只如此,牛山何必独沾衣!'杜牧在这首诗中,由自己登山,联想到了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,北望国都临淄而伤心落泪、感叹年华不能永驻之事。但杜牧要超脱得多,他认为'古往今来只如此,牛山何必独沾衣!'即人生无常,古往今来尽皆如此,我们何必要像齐景公那样独自感伤落泪呢?但诗人吴潜看到眼前破碎的山河,严峻的现实,心境是悲凉的,再没有年轻时的'狂气'了;而且也没有杜牧那么超脱,所以当他想到如果杜牧在千载之下,还来神游故地,将只见寂寞空山。'空山冷',是对国事日非的曲折反映,是诗人主观心境的感受,表现了一种深沉的失落感。

原文拼音(仅供参考):

十[shí]二[èr]年[nián]前[qián],曾[céng]上[shàng]到[dào]、绣[xiù]春[chūn]台[tái]顶[dǐng]。
双[shuāng]脚[jiǎo]健[jiàn]、不[]烦[fán]筇[qióng]杖[zhàng],透[tòu]岩[yán]穿[chuān]岭[lǐng]。
老[lǎo]去[]渐[jiàn]消[xiāo]狂[kuáng]气[]习[],重[zhòng]来[lái]依[]旧[jiù]佳[jiā]风[fēng]景[jǐng]。
想[xiǎng]牧[]之[zhī]、千[qiān]载[zài]尚[shàng]神[shén]游[yóu],空[kōng]山[shān]冷[lěng]。
山[shān]之[zhī]下[xià],江[jiāng]狂[kuáng]永[yǒng]。
江[jiāng]之[zhī]外[wài],淮[huái]山[shān]暝[míng]。
望[wàng]中[zhōng]原[yuán]何[]处[chù],虎[]狼[láng]犹[yóu]梗[gěng]。
勾[gōu]蠡[]规[guī]模[]非[fēi]浅[qiǎn]近[jìn],石[shí]苻[]事[shì]业[]真[zhēn]俄[é]顷[qǐng]。
问[wèn]古[]今[jīn]、宇[]宙[zhòu]竟[jìng]如[]何[],无[]人[rén]省[shěng]。


下载长嘴鸟Ai背诵手机App:

体验更多功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