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山图记

从这里开始智慧地记忆。

[明]归有光

原文:

吴、长洲二县,在郡治所,分境而治。
而郡西诸山,皆在吴县。
其最高者,穹窿、阳山、邓尉、西脊、铜井。
而灵岩,吴之故宫在焉,尚有西子之遗迹。
若虎丘、剑池及天平、尚方、支硎,皆胜地也。
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,七十二峰沉浸其间,则海内之奇观矣。

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,未及三年,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。
君之为县,有惠爱,百姓扳留之,不能得,而君亦不忍于其民。
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。

注释:

● 吴:吴县,今已撤销并入江苏苏州市,为吴中区。长洲:明代县名,后并入吴县。明朝二县均属苏州府管辖。
● 郡治所:州府官署所在地,此处是指苏州府治。吴县和长洲县的衙门也设在苏州城内。
● 治:治理。
● 穹窿:山名,在今苏州市西南。阳山:在今苏州市的西北。邓尉:山名,在今苏州市西南,因东汉时邓禹曾隐居此山而得名,山上多梅花。西脊:又称西碛山,在邓尉山西。铜井:又称铜坑山,亦在今苏州市西南,以产铜而得名。
● 灵岩:山名,在今苏州市木渎镇,又名石鼓山、研石山、象山、石城山。
● 吴之故宫:春秋时吴国君主夫差曾在灵岩为西施建馆娃宫。据传今灵岩山寺一带即是馆娃宫的遗址。
● 尚:还。西子:即西施,春秋时越国的美女,越国君主勾践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,西施备受吴王宠爱。相传吴王曾在灵岩山上为西施建有琴台、梳妆台等。
● 若:像。虎丘:山名,一名海涌山。在江苏苏州市西北阊门外。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葬于此,三日有虎踞于上,故名。唐王朝避其先世李虎讳,改称武丘。后复旧名。泉石幽胜,上有塔,登眺则全城在目,为苏州名胜。剑池:池名。在今江苏苏州市虎丘山。相传秦始皇东巡时在这里找寻过吴王阖庐的宝剑;一说阖庐葬在这里,曾用鱼阳扁诸等宝剑各三千殉葬,故名��天平:山名,在灵岩山北,因山顶方平,故名天平山。尚方:山名,又称上方山、楞枷山,在原吴县西南。支硎(xíng形):山名,在原吴县西南,相传晋代名僧支遁曾隐于此山。
● 太湖:在今江苏省南部,面积二千四百多平方公里,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。旧说有三万六千公顷。
● 七十二峰:太湖中有大小岛屿四十八个,加上沿湖的山峰和半岛,号称七十二峰。尤以洞庭东山、西山、马迹山、三山、鼋头渚最为有名。沉浸:浸入水中。
● 海内:古人以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,故称国境以内为海内。犹言天下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云:'今欲并天下,凌万乘,诎敌国,制海内,子元元,臣诸侯,非兵不可。'
● 同年:封建时代同一年中举或同一年登进士第的互相称同年。为吴县:出任吴县县令。
● 高第:在吏部举行的考核中列为上等者称高第。给事中:官名。秦汉为列侯、将军、谒者等的加官。常在皇帝左右侍从,备顾问应对等事。因执事在殿中,故名。魏或加官,或为正官。晋以后为正官。隋开皇六年(586),于吏部置给事郎。唐属门下省。元以后废门下省,而留给事中。明给事中分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科,掌侍从规谏,稽察六部之弊误,有驳正制敕之违失、章奏封还一权。魏用晦所任为刑科给事中,《明史·职官三》言其职责为:'刑科,每岁二月下旬,上前一年南北罪囚之数,岁终奏上一岁蔽狱之数,阅十日一上实在罪囚之数,皆凭法司移报而奏御焉。'
● 惠爱:对老百姓施惠和爱护。
● 扳留:挽留。又作'攀留',即攀缘车驾挽留,表示对离任者功绩的肯定和对离去的眷念。
● 由是:因此。好事者:喜欢绘画的人。事:从事。以为赠:即作为赠送的礼品。
● 令之于民: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。
● 被:通'披',受。泽:恩惠。荣:兴旺。
● 择胜:选择形胜之处。
● 尸祝:尸,代表鬼神受享祭的人;祝,传告鬼神言辞的人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'庖人虽不治庖,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吴。'注曰:'庖人尸祝,各安其所。'尸祝在此处的意思是:将来把他当作祖先、神灵一样祭祀。浮图:梵语音译,此处指佛教寺院。老子之宫:即道观。老子是道教供奉的始祖。
● 既去:已经离开。
● 惓惓(quán全):恳切、难以舍弃的样子。
● 苏子瞻:即苏轼(1036—1101),字子瞻,号东坡,宋眉州眉山(今四川眉山县)人。宋仁宗嘉二年(1057)进士。宋神宗熙宁年间任杭州通判,历知密州、徐州、湖州。御史劾以作诗讪谤朝廷,贬谪黄州团练副使。宋哲宗元间,累迁翰林学士,出知杭州、颍州,再贬惠州、琼州,赦还卒于常州,谥文忠。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、文学家,有《苏东坡集》、《东坡乐府》。《宋史》有传。韩魏公:即韩琦(1008—1075),字稚圭,宋相州安阳(今河南安阳市)人。天圣五年(1027)进士。仁宗时,西北边事起,韩琦任陕西经略招讨使,与范仲淹率兵拒战。韩、范久在兵间,名重当时,为宋廷所倚重,时人称为'韩范'。西夏和成,入为枢密副使,嘉中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英宗立,封魏国公。琦为相十年,临大事,决大议,虽处危疑之际,知无不为。卒谥忠献。《宋史》有传。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:韩琦曾与其兄在黄州居过,黄州人以此为荣。苏轼作有《书韩魏公黄州诗后》一文:'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,而思之不忘,至以为诗。'此处用韩琦之思念黄州之事言魏用晦思念吴县。
● 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:宋神宗元丰三年(1080),苏轼因'乌台诗案'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,元丰七年(1094)十月二十六日,苏轼作《书韩魏公黄州诗后》云:'而轼亦公(即韩琦)之门人,谪居于黄五年,治东坡,筑雪堂,盖将老焉,则亦黄人也。于是相与摹公之诗而刻之石,以为黄人无穷之思。'黄人,即黄州人。
● 内庭:即内廷,宫廷之内。隆庆四年(1570),归有光任南京太侍寺丞,留京执掌内阁制敕房,纂修《世宗实录》,因此有机会在内廷与时任给事中的魏用晦见面。
● 太息:出声长叹。

原文拼音(仅供参考):

吴[]、长[cháng]洲[zhōu]二[èr]县[xiàn],在[zài]郡[jùn]治[zhì]所[suǒ],分[fēn]境[jìng]而[ér]治[zhì]。
而[ér]郡[jùn]西[]诸[zhū]山[shān],皆[jiē]在[zài]吴[]县[xiàn]。
其[]最[zuì]高[gāo]者[zhě],穹[qióng]窿[lóng]、阳[yáng]山[shān]、邓[dèng]尉[wèi]、西[]脊[]、铜[tóng]井[jǐng]。
而[ér]灵[líng]岩[yán],吴[]之[zhī]故[]宫[gōng]在[zài]焉[yān],尚[shàng]有[yǒu]西[]子[]之[zhī]遗[]迹[]。
若[ruò]虎[]丘[qiū]、剑[jiàn]池[chí]及[]天[tiān]平[píng]、尚[shàng]方[fāng]、支[zhī]硎[xíng],皆[jiē]胜[shèng]地[]也[]。
而[ér]太[tài]湖[]汪[wāng]洋[yáng]三[sān]万[wàn]六[liù]千[qiān]顷[qǐng],七[]十[shí]二[èr]峰[fēng]沉[chén]浸[jìn]其[]间[jiān],则[]海[hǎi]内[nèi]之[zhī]奇[]观[guān]矣[]。

余[]同[tóng]年[nián]友[yǒu]魏[wèi]君[jūn]用[yòng]晦[huì]为[wèi]吴[]县[xiàn],未[wèi]及[]三[sān]年[nián],以[]高[gāo]第[]召[zhào]入[]为[wèi]给[gěi]事[shì]中[zhōng]。
君[jūn]之[zhī]为[wèi]县[xiàn],有[yǒu]惠[huì]爱[ài],百[bǎi]姓[xìng]扳[bān]留[liú]之[zhī],不[]能[néng]得[],而[ér]君[jūn]亦[]不[]忍[rěn]于[]其[]民[mín]。
由[yóu]是[shì]好[hǎo]事[shì]者[zhě]绘[huì]吴[]山[shān]图[]以[]为[wèi]赠[zèng]。


下载长嘴鸟Ai背诵手机App:

体验更多功能

  • 当前页:1